太极,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太极一词出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太极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而后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比较早使用“太极”概念的,有《庄子》和《易传》,一般在宇宙论、方法论上用的太极概念,在中国的典籍中,《易》素来是作为穷尽天地奥秘的哲理书,对成卦过程的分析,也是对天地开辟的概述。 太极生两仪,便是由太极的分化形成天地的过程,两仪,即是天地,亦可是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代先贤创立的哲学范畴。一种本源论(本体论),有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之分。古人仰观、俯察取类比象,将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一阴一阳:阴阳壹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二者虽无定象,随道而变,上皆可为道,下亦可为器;道用无穷,处处有之,因用而论;用即出,阴阳即定,二者虽定,亦随时而变迁。故曰:阴阳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极是也,统领二物,相互作用,运化万千。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中国古代将天空分成东、北、西、南、中区域,称东方为苍龙象,北方为玄武(龟蛇)象,西方为白虎象,南方为朱雀象,是为“四象”。这种“四象”是古人把每一个方位的七宿联系起来加以想象而成的四种动物的形象。 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也称四神、四灵。四象在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是指四季天然气象,分别称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中国传统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和现代以北方在上方不同,所以描述四象方位,又会说左青龙(东)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后玄武(北)来表示,并与五行学在方位(东木,西金,北水,南火)上相呼应。
八卦是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可概括为“为人处事,逢凶化吉”八个字。根据汉族民间传说,八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是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八卦就是八个卦相,其实也是最早的文字,是文字符号。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它在汉族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基于当今社会人事物繁多。八卦在中医里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部位的总称。 八卦的阴阳:乾、震、坎、艮为四阳卦;坤、巽、离、兑为四阴卦; 八卦的四象:乾为玄武;坤为朱雀;离为青龙;坎为白虎; 宇宙观上: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家庭观上:乾父也,坤母也,震长男,巽长女,坎中男,离中女,艮少男,兑少女; 动物观上: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身体观上: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运动观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权力观上:乾为君,坤为众。 |
|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应的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 “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不滞,就是于自然无所违。不凝滞于任何思想、利益等事物,从而做到圣人不凝滞于物。“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不断追求无穷的知识、利益,而忽略身边一切的美好这是滞碍郁滞的。只有不滞于不滞,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
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外篇:《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
《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
杂篇:《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
该插件不受支持 | 该插件不受支持 |